奥迪A4车友QQ群微信群
时间:2020-04-02 来源: 作者: 我要纠错
奥迪A4车友群:82004256
奥迪A4车友群:82004256
奥迪(Audi)是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子公司奥迪汽车公司旗下的豪华汽车品牌,作为高技术水平、质量标准、创新能力、以及经典车型款式的代表,奥迪是汽车品牌之一。公司总部设在德国的英戈尔施塔特,并在中国等许多国家有分公司。
美剧《摩登家庭》中菲比和克莱尔一家有三个孩子,大女儿和小儿子都学业平平,尤其是大女儿,标准的美国女郎,时髦漂亮肤浅,同时又大脑空空,经常被学业刻苦、成绩优异的二女儿嘲笑。二女儿是全家的骄傲,她一丝不苟地学习,从无懈怠,假期还出去做义工,就是为了有一天能考上哈佛。结果哈佛拒绝了她,她完全崩溃了:“十年成绩全优,暑假去盖房子,每天拖着大提琴去上学,写完美的论文,都为了什么?”
她对姐姐说:“从小到大我都试图做到完美,结果得到了什么,我和六千個傻子在这片空地上。”这暴露了她内心的恐惧,是害怕变得和所有的人一样平庸,和她所看不起的姐姐一样。姐姐怎么回答的,她并不觉得自己受到了羞辱,她说:“你知道吗?我觉得这对你来说是件好事。”姐姐还说:“你一定会考上其中一所傲慢自大的学校的,偶尔你可能会考第二名,或第四名,甚至第十名。但你会振作精神,也许涂点唇膏,继续向前走。”
世间从无完美。完美一直期待着被时间打破,而一旦将完美打破,解脱和自由就会随之而来。
姐姐深谙这个道理,这个上着社区大学的平庸姑娘给了妹妹一个最深刻的人生提示。谁比谁更有智慧呢,不成功者也有自己独特的心得。
不服输,是挑战自我,会认输,是正确接受自我,看到世界更广博的一面而又保持谦卑之心。阿加莎·克里斯蒂说过,“从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来看,我可以说,没有谦卑的地方就没有人类”。拥有了谦卑之心的人类,对成功这件事看淡一些,才能活得更踏实和快乐。
在电影院排队买票,我前面是一对年轻恋人,刚排到他们,一位妈妈领着孩子急匆匆挤过来,直接冲售票小姐说:“我们的已经开场了,先给我们出票吧。”
我前面的姑娘不乐意了,说:“您排一下队好吗?”
那位妈妈完全不理,直接递钱给售票小姐:“孩子急着看,麻烦你先给我们出吧。”
姑娘有点火,伸手去挡。
眼看要闹起来,旁边的小伙子轻轻拉过姑娘,笑着说:“让她吧。”然后示意售票小姐先给那对母子出票。
姑娘生气。小伙子笑着拍她肩膀:“不要紧,我们又不急。”
我顿时觉得这小伙子真帅。
有时候跟讨厌的人顶上了,非要较真的话,讲理讲得赢,打架也打得赢,但是赢了一件小事,却损失了时间和心情,划不来。不如低低头,让她过。
而重要的是,低了頭,心里也不拧巴,还开开心心该干吗干吗,这就是种境界了。
去年我的朋友大妮单位集资盖房,盖好后大家抓阄分房,大妮运气不错,抓到三楼。正美呢,领导找她,说:“单位一个老大姐抓到五楼,觉得年纪大了爬着费劲,非要换,你愿意跟她换换不?”
大妮说:“我孩子才三岁,爬五楼也费劲。”
领导挺为难,说:“那大姐特难缠,天天打电话找,关键她妹夫又是公司的直管领导,不好得罪。”
大妮想想,说:“那就换吧。”
领导有点过意不去,说:“委屈你了。”大妮说:“没事儿,就当抓阄抓的五楼了,而且天天多爬两层还减肥呢,孩子过两年大了,爬五楼也不是事儿。”就这么换了。换完大妮也没觉得委屈,跟那位老大姐还乐呵呵地处得很融洽。大姐挺感动,跟谁都说大妮好。她领导也领情,今年有个去英国学习的名额,二话不说就派给大妮了——这里面可能有其他成分,但换房事件功不可没。
其实人都不是圣贤,对大妮来说,到手的利益要拱手让人,没点胸怀、没点格局做不到。而让出去以后还能想得开,不怀怨恼,真挺不容易。只是她做到了,好事儿就跟着来了。
看到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,关于一个勇敢的女孩怎么“降伏”两个不懂事的妈妈:
有一年,爸爸给我买了一套世界十大系列的丛书,其中有一本关于“世界十大奇异事件”,我还没看几页,只看到神农架野人之谜。
有一天,妈妈朋友带了孩子来我家,我拿出这套丛书说:“这本我还没看完,我们一起看吧。”
看了没几页,他们要走了。她就拿着这本书出去了,问我妈妈,“阿姨,我可以把这本书带回去看吗?”
当时,我还没来得及说“为什么不问我,而要问我妈”,我妈就说,“可以可以,送给你了”。她妈妈说,“这孩子,真是的,赶紧谢谢阿姨。”然后,他们愉快地回家了。
我妈关上门,看到我哭了,特别不以为然:“你哭什么,你有那么多本,给她一本怎么了?”当时我特别气愤,转身去了阳台,把我妈最爱的那盆花扔下楼。我妈愣住了,我哭着说:“你不是还有那么多盆,扔一盆怎么了?”
结果,那天我挨揍了。
大约是他们拿走书的第三四天,放学后我没有回家,而是直接拿着一本新本子,去了那个阿姨家。我抄书去了。
在阿姨家,我表现出极大的淡定,阿姨尴尬的表情我至今记得,反复说要把书还给我。但我依旧镇定地坐在那儿抄书,“已经送给妹妹了,我不要;但没看完的部分,我想抄回去看。”
阿姨给我妈打电话时,我妈已经找我找**了,她跑到阿姨家要带我回去,两个大人的表情都很尴尬。
当然,回家的路上我又挨揍了。
但是,以后这样的事再没发生过。有人想要我的东西,不论我是否在家,我妈都会说,“这是璐璐的,我做不了主,你要问她。”
你看,多简单!
我特想为这个姑娘拍手叫好:虽然她勇敢得有些“轴”,在妈妈眼里也是让人头疼的“熊孩子”,但也许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“怂妈”正视女儿的感受,也给这样的家长好好上了一课。
我们常会形容一些在家霸道、出门胆小的孩子是“窝里横”,殊不知很多家长也是这样。故事中的妈妈不询问孩子的意见就随便把孩子的东西送人,我想很多家长都做过类似的事情。
父母和孩子是需要边界的,这个边界可以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个体。边界感清晰的孩子不会活在别人的眼光里,太在意别人的评价和要求。他们明白:我是个独立的人,我应该为自己负责。他们不会因他人的错误感到自责,也不会随意将错误归咎于别人。
如果父母没有边界感,经常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,那么孩子就容易因为要认同父母,而把问题和不好的情绪归咎为自己的错误。这样孩子就失去了察觉自己情绪的能力,愤怒的时候不敢愤怒,伤心的时候又不能伤心。成人之后,和伴侣、朋友、同事等的交往中,也很容易受到别人评价和情绪的影响,难以坚持自我。
同时,亲子之间的边界可以给孩子良好的人际示范,帮助他们在成年之后建立适度的人际关系,更好适应社会环境。
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边界并不是国与国的边界,泾渭分明不可逾越;我觉得它更像是连接两个房间的一扇门,既时时互通,又可进可退。正因为有了这扇门,我们才能相亲相爱又互敬互爱地生活在一起。